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与藏红花
藏红花原产于地中海地区、小亚细亚和伊朗。蒙古远征时经印度转入西藏,再销往内地,人们因此误以为藏红花产自西藏!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进行了详细记载:
目录:草部第…
藏红花原产于地中海地区、小亚细亚和伊朗。蒙古远征时经印度转入西藏,再销往内地,人们因此误以为藏红花产自西藏!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进行了详细记载:
目录:草部第十五卷,草之四
篇名:番红花
释名:洎夫蓝(《本草纲目》)、撒法郎。
集解:时珍曰,番红花,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,即彼地红蓝花也。元时,以入食馔用。按张华《博物志》言,张骞得红蓝花种于西域,则此即一种,或方域地气稍有异耳。
气味:甘,平,无毒。
《本草纲目》简介
《本草纲目》是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、内容最丰富的药学著作。作者是明朝的李时珍,撰成于万历六年(1578年),万历二十三年(1596年)在南京正式刊行。《本草纲目》共有52卷,载有药物1892种,其中载有新药374种,收集医方11096个,书中还绘制了1111幅精美的插图,方剂 11096首(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),约190万字,分为16部、60类。每种药物分列释名(确定名称)、集解(叙述产地)、正误(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)、修治(炮制方法)、气味、主治、发明(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)、附方(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)等项。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,附录61种,共942种,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,共计1095种,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%。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、谷部、菜部、果部、本部五部,又把草部分为山草、芳草、溼草、毒草、蔓草、水草、石草、苔草、杂草等九类,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。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,被誉为 “东方药物巨典”,对人类近代科学影响最大。